7月7日,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“‘智’爱童行,暖心相伴”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在安仁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开展编程支教活动。通过“理论+实践”的教学模式开展少儿编程支教,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教育的新路径。
在实践教学环节,志愿者们运用计算机专业背景,将复杂的编程概念拆解为可视化积木指令。学生们在专业指导下,成功完成了角色控制、场景切换等编程实践,部分学生还尝试了简单的逻辑判断编程。教学过程中,志愿者们特别注重培养计算思维,引导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思路解决问题。

志愿者指导学生编程操作方法
“这是我们第一次将专业教学法应用到乡村支教中。”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王祥介绍,团队根据乡村教育特点,专门开发了这套适合零基础学生的编程实践课程体系。活动不仅传授知识,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,为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。

编程实践课堂教学
不少学生家长表示,高校志愿服务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。据悉,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将持续推进“专业+支教”模式,计划建立长效帮扶机制,包括师资培训、课程资源共享等,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注入专业力量。